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如何激發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那么,初中數學教學反思?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力求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以下是我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一些反思。
首先,我認為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精神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愿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一問一答式回答等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耐心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提問。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復和改過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創新的欲望,勇于創新,善于創新。
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挖掘學生潛力,把學生從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體系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在課堂上,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中的認知結合起來,講授一些課外知識,如歷史、時事、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內容,與學生共同討論分享。例如,在講解幾何問題時,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中的建筑結構;在講解概率問題時,可以聯系生活中的隨機事件。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
此外,教學過程應由指令性操作活動向自主性探索實踐轉化?!缎抡n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薄皠邮謱嶒?、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趯嶋H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結論。例如,在教學《探索規律》這一課時,傳統的教法是直接給出日歷的規律,然后應用這些規律進行相應的練習,而新的教學方法則安排了比較充實的實踐、探究和交流的活動。首先提出一個問題:日歷的套色方框中的9個數之和與該方框正中間的數有什么關聯?這個關聯對其他這樣的方框成立嗎?這樣可以激發學習動機。問題提出后,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得到了日歷中的規律,同時體會了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會了學習的功效,整個過程讓學生動口、又動手,適時地進行動手操作活動,而教師只從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讓學生學習主人的姿態,使其主動參與操作、討論、匯報交流、提問、質疑、爭論的全過程,提高其分析問題、辨別問題、創新發展的能力。
另外,課堂提問應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傳統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師問生答的問答式教學。教師問得淺顯直露,無思維價值,探索的空間太小,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久而久之,學生就懶得思考,從而導致其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探索性思維就泯滅了,哪里還有創造能力?在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一直處于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等問題狀態之中,學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并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的強烈欲望,才會在不同意見或見解的相互碰撞中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創意的做法或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與成就感,才能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學會競爭與合作,增強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代替。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在“以學論教”的今天,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教師應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要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好包辦代替;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務于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如何激發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